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70章 二月革命

1895淘金国度 简牍 9149 2025-01-21 17:02:23

进入1917年,交战国之间的和平攻势破产后,英国对德国的海上封锁更加严密,德奥处境异常困难。德国统帅部为了挽救败局,于1917年1月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以迫使英国“六个月以内投降”。无限制潜艇战顾名思义,那就是不论是中立国还是参战国,总之凡是向协约国阵营提供物资支援,军事行动的船只都是潜艇的攻击目标。

德国人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现在他们已拥有一百多艘潜艇,海军将领说服了她们的政府:一种无限制潜艇战将赢得战争。

他们认定美国不能迅速装备一支强大的军队,更不能迅速跨越潜艇出没的大西洋。

德国人相信,美军在欧洲战场发生积极作用之前,他们即能获得胜利。不用说,德国的潜艇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成了美国参战的一根导火线。

当然,其实所有人都明白,美国参战已成定局,即使没有这个无限制潜艇战,美国也势必寻找其他借口以便取得足够的理由加入这场欧战,以期瓜分战后胜利果实。同时也是为了向国内银行财团和军火巨头作出交代。

因为在此之前,华尔街很多银行财团买了大量战争债券,绝大部分都是英法协约国发行的战争债券,美国财团可不愿意看到这些债券因为英法的失败而变成废纸。至于军火巨头的诉求则是傻子都会明白的:只有战争,才能让他们实现利益最大化。

1917年2月3日,德国潜艇击沉美舰“豪萨顿尼克号”,同一日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

而直接提供了美国参战理由的则是德国对墨西哥的秘密外交攻势。

1月19日,英国窃听员截获了一份看来象是一件外交通讯的德国密码电报。

这其实是德国外交大臣齐默曼致德驻墨西哥大使的密电,电文指示德驻墨大使向墨总统建议在针对美国的基础上结成德墨同盟,允诺向墨提供全面的财政援助,并将帮助墨恢复在新墨西哥、得克萨斯和亚利桑那的领土。齐默尔曼还建议墨总统在德日之间调停,结成针对美国的德日墨同盟。而这齐默曼电报实际上就是环太平洋战争后期,阿拉斯加安纳尔电报的翻版,只是除了得到这个齐黙曼电报后忍不住偷笑的叶枫外没有人知道,实际上在此之前的安纳尔电报才是齐默曼电报的盗版。

2月23日,英国把密电转给了华盛顿。许多美国官员最初怀疑这是一个骗局,是英国为挑拨美德关系、激怒美国早日参战而伪造的电文,但仔细研究了原来的密码电报以后,美国断定电文是真实的。

不管是否真实,这个齐默曼电报都为美国参加欧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口实,三月份,美国国会,政府便开始真正筹备对德作战,纽约,波士顿等各大码头,美国各大造船厂开始接到政府,军队下发的运兵船改装订单,将一些大型客轮,游轮改装成大型运兵船,以便运送美国士兵跨越大西洋前往欧洲作战。

美德矛盾公开,断绝外交关系,并从美国正式开始筹备对德作战时候起,全世界的眼光都转向了大西洋两岸,但于此同时,美洲另一个超强大国阿拉斯加的行动反而被掩盖了。虽然德英法美等国代表仍然在对阿拉斯加进行不懈的外交攻势,以期拉拢阿拉斯加加入己方阵营。

但是阿拉斯加在西线的行动却无意中被忽略了,没有人意料到,不用多久,一场像环太平洋战争一般突然其来的战争就会在阿拉斯加的另一边展开,虽然这个军事行动各国早有预料,但没有人能预料到会如此之快。

这一切都是因为英法两国的最重要盟友,在东线牵制同盟国军队的沙俄国内一场看似并不能造成决定性威胁的罢工游行运动,会真正的动摇推翻统治俄国达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早在这次革命之前,俄国就是一个经济上落后、政治高压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充满尖锐复杂的矛盾。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沉重的压迫,群众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虽然效仿英法等国,废除农奴制,开展工业化,吸引国内外投资,但受其制度的局限性,这种变革并不能挽救沙皇政府不断衰落的事实。

不过这种小频繁的国内动乱,却一直没有真正的动摇过沙皇的统治地位,所以1917年的这场动乱,除了知道历史的叶枫,暂时也没有人认为这种规模的动乱会持续漫延下去。

因为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平庸无能,却是镇压运动的老手,俄国人民称他为“血腥的沙皇”。1905年~1907年的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是被他扼杀的,这场革命的规模从一开始可比这一次的罢工游行声势浩大的多,革命领导力量看上去也要更强一些,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失败,俄国革命陷入一个低潮期,大量革命领导人被捕杀或者流放逃亡。

为了转移人民斗争的视线,也为了对外掠夺,尼古拉二世把又把俄国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俄国军队屡遭失败,本来就很落后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战争的灾难引起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处于低潮的革命力量开始恢复实力,开始拥有了更深厚的生存土壤,但俄统治阶层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为纪念“流血星期日”而在今年1月22日(俄历9日)爆发的罢工游行在经过初始的高潮后似乎有回落的迹象,这进一步证实了尼古拉二世和其下属的预想,这跟以前的行动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闹吧,闹吧,始终都是一帮乌合之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威胁,即使规模太大了,他们也还有军队,还有警察,大不了再来一次流血星期日就是。

在这种认识当中,秘密抵达圣彼得堡的勒布雷一开始也只能无所事事,没有办法达成任何目的,那些贪婪的俄国大臣,甚至尼古拉二世自己看中的只是勒布雷能够提供的金钱,战争物资,但他们对于勒布雷形容的俄国处境都是一笑了之,甚至直斥为危言耸听,想让他们割让土地,白送矿产根本没有可能。

不过勒布雷并不着急,他现在只要打好基础,与那些贪婪的俄国大臣打好交道,在尼古拉二世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可以了,当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想起勒布雷曾经的建议,他相信,只要叶枫真的能够像神一样预知一切,那么反过来轮到他在俄国人面前摆谱的时候就到了。很快,他相信,这个时间会来得很快。

当然,勒布雷每日在圣彼得堡与俄国人周旋时,也吸引了俄国人的眼光,使他们没有过分的关注阿拉斯加在阿留申,在千岛,在诺姆堡,甚至在华侨城,在铁路市镇上的一切动作。

这其中就包括,2月26日,叶枫以举行海陆联合演习的名义,从南洋召回至千岛和阿留申的三个海军陆战队师,这三个海军陆战队师中第一师,第二师进驻千岛群岛最北部的占守岛,第三师进驻了阿留申最西部的阿图岛,很低调,本就没有过分关注的俄国人当然没有注意到这小小三万多人,而且还是分批以商船运抵目的地的军队。

当然他们更不会知道,实际上全世界都还蒙在鼓里,在瓦尔迪兹的王子湾基地当中,有两艘规模还超过自由号和独立号的新型航母早在去年底就已经建造完工,并且秘密服役,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编队训练。已经具备了实战的能力。更不会知道,以进入海军舰艇学院高级指挥进修班深造名义调到瓦尔迪兹的原自由号航母编队司令邓远强中将,还有一批从独立号和自由号中抽调的中低层军官,实际上都进入了王子湾基地当中,担任着这两艘新舰母编队的临时司令官及各层军官。

事实证明,叶枫的预感确实值得勒布雷信任,他盼望的时机终于悄悄来临。

3月3日(俄历2月18日),圣彼得堡(其实此时叫彼得格勒,这个名称很短暂,基本上就在一战时期开始,到苏联成立为止,不过十年,作者不想改来改去了,以后都以圣彼得堡相称,爱考据的读者请谅解)普梯洛夫厂冲压车间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计件工资和召回被解雇的工人。厂方无理拒绝,且以高压手段进行威胁,宣布不定期歇业。

在这个厂的工人中已有重大影响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立即领导工人同厂方针锋相对地斗争。罢工迅速扩大到整个普梯洛夫厂。3月7日(2月22日),按军管当局命令,普梯洛夫厂大门紧闭。工人无法入内,于是工人们便成立罢工委员会,并决定请求其他工人支援。冲突进一步发展为全市性的斗争。

3月8日(2月23日),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圣彼得堡委员会决定举行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并进行反对饥饿、反对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宣传鼓动。散会后,女工们纷纷上街示威游行,男工也跟着走了出来。这一天参加罢工的达9万人。

看到形势喜人,当天晚上,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圣彼得堡委员会讨论了一天来斗争的形势,作出了继续开展斗争,推进革命的决定。悄悄的拉开了一场大革命的序幕。

3月9日,圣彼得堡罢工的人数增加到20万。群众从四面八方向涅瓦大街集合。警察企图把群众分开,但无济于事。工人们时而在这里集合,时而在那里出现,继续示威游行。在群众性的罢工、示威游行发展起来后,布尔什维克把争取军队转到革命方面作为重大的任务。而这个决定才是这场革命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个时候,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作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一个影响俄国命运的决定。

布尔什维克组织大量工人深入营房、哨所、巡逻队,说服士兵不向罢工游行群众开枪。其实这个时候大量的俄军队士兵日子也不好过,而且当中有大量士兵是强征入伍的,本身对于俄统治阶层就有很多怨言,布尔什维克人的行动得到了相当多军队,警察的同情。

3月10日,圣彼得堡罢工转变为总罢工。各种企业、商店、餐厅、咖啡馆都全部停止工作。在市中心挤满了人群。

规模越来越大,参加的人越来越多,短短一天,就超过五十万人,其爆发之快,之迅猛甚至超过了当初的第一次俄国革命。

这场革命风暴让本来并不太重视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差点吓坏了,当即下令不惜采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复首都秩序。

当时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在大本营所在地莫吉寥夫,接到圣彼得堡军区司令哈巴洛夫关于首都局势的报告后,下令对彼得格勒罢工运动实行恐怖手段。3月10日晚,他签署了给哈巴洛夫的电报:“着令于明日京都中的骚乱悉行制止”。

得到沙皇命令授权后,沙皇军队连夜逮捕了布尔什维克党圣彼得堡委员会委员5人,在圣彼得堡市中心和交通要道上布满了军警,在屋顶和角楼里架起了机关枪。

但是,革命烈火并没有被扑灭下去。布尔什维克圣彼得堡委员会的各领导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积极分子被逮捕,但是这反而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怒。尼古拉二世的强硬手段好像并不如以前有用了。

根据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局的决定,由维堡委员会代行圣彼得堡委员会的职权,继续领导俄人民进行斗争。

3月11日是星期天。彼得格勒工人仍涌向街道、广场。禁卫军巴甫洛夫团后备营第四连士兵起义,拒绝向人民开枪。

这次起义极其重要,甚至可以看成是一个标志,这标志着士兵已经开始转到人民方面。也促使了布尔什维克加紧了对军队的联络,并且改变了这场罢工的形式。

当天晚上,布尔什维克维堡委员会开会。会议认为当时的形势对无产阶级十分有利,决定将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并计划与士兵联欢,夺取武器库。俄国人民同沙皇制度最后决斗的时刻到来了。而此时,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已经从莫吉廖夫北上,但看至圣彼得堡的局势后,也未敢进入圣彼得堡了,而是停留在了距离圣彼得堡西南250公里处的古城普斯科夫。

而这个时候,勒布雷的真正机会也开始来了,不过这个时候,尼古拉二世并不认为这次首都动乱将会真正的开始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对于勒布雷趁火打劫的表现极其厌恶,甚至一怒之下令将勒布雷软禁起来,他甚至怀疑这场罢工是勒布雷也就是阿拉斯加故意操纵煽动的,以便从中渔利。

“陛下,我等着你来找我。”勒布雷被押下去时,满怀信心的冲着尼古拉二世笑道,神色之间可一点也看不出丧气的表现。

“哐。”一下,暴怒的尼古拉二世一把踢翻了一张椅子,若不是这个可恶的家伙是阿拉斯加外交部长,他会直接下令将他碎尸万段。

“没有人可以威胁到我,威胁到伟大的俄罗斯帝国。我一定会把这些闹事的人送进地狱。”

但是尼古拉二世的话并没有得到上帝的响应,他已经无法将这些闹事的群众送到地狱了,反而他的王朝却已经即将被埋葬到地狱。

3月12日,成千上万的工人向圣彼得堡市中心行进。由于布尔什维克的宣传、组织工作,军队中的大批士兵转到革命一方,早晨6时,沃伦禁卫团教导队士兵起义,杀死教导队队长,然后上街,开往附近的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团和立托夫斯基团,把这两个团的士兵联合起来。整理好队伍后,起义兵团开往维堡,同工人会合。驻在维堡区的莫斯科禁卫团教导队进行反抗,阻止士兵参加起义。起义士兵和工人冲进营房,击毙教导队长,夺取了武器,武装了工人。

随后工人和起义士兵夺取了兵工总厂和炮兵总部,缴获4万支步枪、3万支手枪和大量子弹。布尔什维克带领群众向监狱冲击,释放了大量政治犯,而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布尔什维克,获得释放的布尔什维克立即奔向工人区,参加战斗。

军队参加起义的也越来越多。在3月11日晚军队参加起义的还只有600人,到12日早晨便增加到10200人,中午增加到25700人,晚上达66700人。这样一股武装力量已经足以埋葬沙皇政府。

3月12日晚,沙皇的大臣们在玛丽亚宫开了最后一次会,但很快就被逮捕了。尼古拉二世企图从前线调回军队来彼得格勒镇压起义。但是,彼得格勒附近的军队已经起义。沙皇的讨伐队被阻拦在半路。整个首都掌握在起义人民手中。

3月12日晚,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经党中央俄罗斯局讨论后)以传单形式发表了《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宣告沙皇制度垮台,首都已经转到起义人民手中;指出工人阶级和革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8小时工作制,联合各交战国人民制止帝国主义战争。

沙皇统治真正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尼古拉二世并没有马上认输,现在的起义仅仅局限在圣彼得堡,他并非没有机会。当然这是他自己认为的,他完全还有翻盘的机会。前提是他要找到足够的支持者,不仅是国内,还包括国外的支持,他的英法盟友,还有一个他此前还极度厌恶的国家。

勒布雷在这次与尼古拉二世的交锋中获得了胜利,仅仅一个晚上,被软禁的勒布雷就等来了心急上火的尼古拉二世。

“你们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支持。”勒布雷仅仅是被软禁,倒是没有受什么太大的委屈,尼古拉这个时候也没有心情说什么慰问道歉的废话了,直接进入正题。

勒布雷这个时候果然摆起了谱,慢条斯理的对着尼古拉二世道:“陛下,那要问你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我已经被软禁了快一天,难道现在外面的局势变化很大么。我想一点点威胁还不足以影响到陛下的统治吧。”

尼古拉的性格很暴躁,但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忍耐,虽然勒布雷的话里带刺他也不好发火。

“首都的乱民鼓动军队叛乱,我得军队很难进入圣彼得堡,我需要一些支持。要给这些叛军足够的压力。”

勒布雷心里暗笑,只怕现在圣彼得堡已经落到叛军手里了吧,否则尼古拉岂会这般低声下气。

“陛下,什么样的压力,外交压力?宣布对你们的支持,要求那些叛军放下武器,陛下,你也太高估了我们的实力,不说我们阿拉斯加,就算英法美国等国全部联合起来,也不一定有用,我们在这里并没有军队,圣彼得堡离我们阿拉斯加也很远,我们也不可能直接派军队到这里来帮你平叛,这个时候,你应该作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决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决定。”

尼古拉二世听了脸色就是一变,看样子打算发火了,终究还是忍住了,冷笑着看向勒布雷,咬牙切齿的道:“有意义的决定?将华侨城,将科雷马河以东割让给你们吗,这没有任何可能,勒布雷先生,就像你说的那样,就算我将西伯利亚都割让给你们,你们也不可能派军队到圣彼得堡来帮助我平叛,我需要的是物资援助,是政治援力,至于我军队,我还有很多。”

勒布雷毫不介意尼古拉的质疑,呵呵笑道:“至少,那样我们有了出兵的理由,你将科雷马河以东割让给阿拉斯加,并且向我们发出协助平叛的要求,我们自然可以想办法帮你,现在叛乱的只是圣彼得堡不是吗,我们不可能派大军到圣彼得堡来,但想要让陛下保住春他地方还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帮你稳定军心。”

“你们办得到吗,你们有什么办法。”尼古拉二世眼里闪过一丝光彩,是的,只要稳定军心,西伯利亚,远东,还有近百万大军,甚至实在不行,前线的军队还有两百万,这些军队离圣彼得堡并不算太远。虽然现在他同样可以发电报调集军队前来圣彼得堡镇压这些叛军乱民,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军心很不稳定。他甚至不敢肯定,那些军队是否会跟同样叛乱。

勒布雷心里却在暗笑,想镇压这些革命怕是难咯,看看圣彼得堡的军队就知道了,首都军队的生活处境还算稍好一些的,他们都要叛乱,那些前线,那些生活更艰难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难道就不会叛乱吗。

“当然有把握,至于什么办法,我现在不能告诉陛下,只要你答应了我的条件,我可以保证阿拉斯加将会不遗余力帮助你稳定局势,就算陛下能否答应我们的条件了。”

“科雷马河以东的土地割让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可以把勒拿河以东的矿产权益交给你们开发。条件仍按以前的科雷马河以东矿产执行。这不是你们一直想拿到的吗,这个条件也不低了。”尼古拉二世没有提自己的要求,而是先答复了勒布雷,俄国可以给出的代价。

勒布雷沉默了一下道:“我们需要怎么做。”这才是最重要的,尼古拉这个条件不算太差了,事实上是勒布雷的一个主要目标,至于科雷马河以东,呵呵,以现在的局势来看,俄国是不太可能阻止接下来阿拉斯加的军事行动了。

“两个条件,协助平叛,并且无偿提供可供百万大军一月所需的物资,以稳住我的军队军心。如果平叛没有成功,阿拉斯加必须协助我们转移到西伯利亚,重整军队,帮助我夺取圣彼得堡。”

勒布雷沉吟一下,尼古拉终究是做帝皇这么久的人了,无能也是相对来说的,实际上,这个尼古拉考虑的还是很全面的,两个条件,第一个自然是希望可以迅速平叛,稳定圣彼得堡。第二个条件则是考虑了第一个条件,他也知道,现在这个局势,阿拉斯加也好,英法也好,提供的帮助再大,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不一定赶得上。叛乱发展的太快了。尼古拉也自知不可能支撑太久。如果不能平叛,相比之下,逃往高加索,伏尔加河,或者欧战前线,肯定不如逃往相对平静一些的西伯利亚,到时据乌拉尔山脉控制住西伯利亚和远东大片土地,他就有机会东山再起。至少也可以维持住罗曼诺夫王朝的继续存在。

如果以勒布雷的考虑,尼古拉的这个两求并不算过分,甚至还符合勒布雷以前的考虑,扶持沙皇,抵御布尔什维克等俄国新势力。可以在阿拉斯加与欧俄之间形成缓冲,岂非好事。当然,这样的要求,不可能仅以勒拿河以东的矿产作筹码,科雷马河以东是肯定要拿到手的,而且必须通过协议拿到手,如果强夺,那就不存在继续扶持尼古拉二世了。

但是这又不符合他来这前,叶枫给他交代的注意事项,叶枫可没有打算扶持尼古拉二世,如果勒布雷答应,将可能打乱阿拉斯加的所有既定战略。

“科雷马河以东的主权,勒拿河以东的矿产权益,沿鄂霍茨克海铁路的所有权,只要陛下答应这三个条件,我可以马上请示费城,否则我便无能为力了。”

勒布雷终究是松了一点口,本来他是必须拒绝的,但考虑到尼古拉的第二个要求,跟他开始的设想还是有一点点区别,所以他答应了,区别在哪里,就在于尼古拉提出的是固守乌拉尔山以东,西伯利亚远东一带,而不是要阿拉斯加帮他稳定包括欧俄在内的所有局势。这样,就等于俄国一分为二了,不,应该是一分为三了,因为科雷马河以东是绝对会落到阿拉斯加手里的。也就是说俄国会就此削弱不少,就算欧俄强大,有沙俄在中间做缓冲,阿拉斯加也不会直面这个连老板都有顾忌的布尔什维克了。

至于帮尼古拉夺回欧俄,这还不好办么,到时只有西伯利亚,远东的沙俄肯定不会是占据俄国中心欧俄的新政府对手。阿拉斯加在中间维持平衡岂不正好,沙俄弱了,就帮一把,沙俄强了,就拖一拖后腿,还能趁火打劫,逐步吞食,简直就是个再好不过的局面。勒布雷至少有六成把握可以说服老板。

“除了科雷马河以东的主权我只能答应华侨城外,其他两个条件没有问题。”尼古拉斯看了看勒布雷,考虑了很久,才说出了自己的底线。

“这是陛下的底线吗,如果是这样,陛下,我只能说抱歉了。那我不能答应。”勒布雷这次很干脆,开玩笑,如果要扶持沙俄,那科雷马河以东就必须一次性干干脆脆的拿到手,否则以后想再拿到手,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而且还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机会。

“勒布雷先生,事实上,我非常的讨厌你们阿拉斯加,你们就像一伙强盗,还是喜欢趁火打劫的强盗。”尼古拉二世站了起来,脸上的神色可不太好看,当然话就更直接了,更不好听了。

勒布雷却不以为意,哈哈一笑道:“事实上我们阿拉斯加和俄国是同道中人,不是吗,好像从俄国建国起,就从没有停止对领土的扩张吧,我们与你们相比,还远远的比不上。”

勒布雷反击的也很直接,大家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己。

尼古拉一下子被哽得说不出话来,反驳也无从反驳,事实上勒布雷说的可一点都没错,不说以前,就这上百年来,俄国侵占了多少领土,比原来的俄国大一倍都不止啊。

看到尼古拉转身要走,勒布雷微笑着道:“我想,我有必要提醒下陛下,圣彼得堡的叛乱我想很可能很快就会得到其他城市的响应,漫延开来,若陛下没有把握在数天之内平息圣彼得堡的叛乱,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若想取得我们阿拉斯加的帮助,陛下还需要尽快做出决定,否则我同样无能为力。”

尼古拉盯着勒布雷看了一眼,鼻子哼了一声,便出去了,勒布雷看着尼古拉的背影,同样陷入了沉思。以老板的估计,尼古拉是撑不了多少天了,尼古拉这么犹豫可不是好事,如果不能尽快决定,勒布雷还真的没有办法给予尼古拉什么承诺了,做不出承诺,想完成老板交代的事情也就困难了。

可惜俄国的多数大臣都在圣彼得体裁,还都被抓走了,他想靠那些人影响一下尼古拉都办不到,只能等待尼古拉自己看清形势了。俄国动乱变化太快,自己还是估计不足,若是最后一点好处都没拿到,可就让老板失望了。

勒布雷说得没有错,俄国革命在首都圣彼得堡取得胜利后,接着便在俄国各地迅速展开。3月12日,布尔什维克党莫斯科委员会散发传单,号召工人和士兵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支持圣彼得堡武装起义。13日晨,莫斯科开始总罢工。游行队伍向红场、市杜马行进。武装的工人把警卫撵走,解除他们的武装。在市杜马对面的广场上举行群众大会。布尔什维克号召工人走进营房,同士兵联欢。士兵很快转到革命一方。

3月13日晚,工人和起义士兵占领了克里姆林宫、兵工厂、火车站、市政府、警察局、电报局等,从监狱里放出政治犯。

尼古拉二世不甘心失败,连续电报召集军队入首都平叛,可是局势的发展已经糜烂到尼古拉不敢想像的地步了。因为军队在布尔什维克的影响下也陆续发生了兵变。

3月13日晚,圣彼得堡附近的驻军和舰队热烈响应首都武装起义。3月14日,整个喀琅施塔得军港掌握在起义士兵手中。赫尔森福斯(赫尔辛基)的水兵、士兵也举行起义。

而圣彼得堡武装起义的消息也已经传到前线,广大俄军士兵立即行动起来,成立士兵委员会,对军官实行监督。俄国农民也同样欢迎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将给他们带来政治上的解放。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夺取地主的土地,争取经济上的解放。俄全国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广泛地开展起来。

到了这个地步,尼古拉二世实际上已经无力回天,他向勒布雷提出的希望国外施压,协助平叛的要求也注定不可能实现了。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到国外政治避难,一个就是答应阿拉斯加的一切条件,然后在阿拉斯加的帮助下逃往西伯利亚,收拾残局,以图东山再起。否则他就只能宣布退位,是生是死,命运都将无法掌握在他自己手里了。

想要取得阿拉斯加的帮助就要付出代价,尼古拉终究也是俄国人,阿拉斯加的要求太高,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算尼古拉到时还在位,怕也不能保住位置。那等于卖国保位啊。

但是尼古拉却没有更多的选择了,他向盟友英国法国提出政治避难,却遭到了拒绝,原因则很简单,如果英法接受尼古拉避难,那无疑就可能失去未来俄国新政府的友谊,尼古拉大势已去,英法协约国只能着手做第二手准备,那就是向未来的俄国新政府示好,争取将俄国继续绑在欧战的列车上。

俄国这次革命的原因有很大起因就是反对战争,如果他们还包庇沙皇,想要争取新政府的继续参加欧战就更难了。这次革命虽然主要是布尔什维克操纵的,但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力在于基层,因为领导人还有很多流亡国外,缺乏对上层政治的把握,胜利果实实际上已经开始落到资产阶级和孟什维克的手里。布尔什维克是反对战争的,但资产阶级和孟什维克却是英法可以争取的。

俄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是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他们害怕布尔什维克无产阶级掌权。所以从革命形势好转开始,这些人就已经开始着手布局抢权,3月12日夜,他们急忙成立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企图抢先夺取政权。他们还派十月党人亚·伊·古契柯夫和国家杜马代表瓦·维·叔尔根前往普斯科夫同沙皇谈判,妄图保存君主制度。

叔尔根和古契柯夫竟向沙皇献策,说挽救皇朝的唯一途径就是把最高管理权转到其他人手中。

这种明目张胆的抢权行为,在历史上,尼古拉二世最后还是无奈接受了,因为他没有地方避难,也没有国家愿意帮他保住皇位。那么把权利交出去,保证性命便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但是在这个时空当中,他还有一线机会,一个保住皇位,东山再起的机会。

3月14日中午,当他收到英法两国拒绝接受他政治避难的回电后,他再次找到了已经等得很是心焦的勒布雷。

“科雷马河以东的主权,勒拿河以东的矿产权益,沿鄂霍茨克海铁路的所有权,这三个条件我都可以答应,条件是若实在无法助我立即夺回权利,则十年内,阿拉斯加必须助我夺回欧俄。”

勒布雷心里焦急,脸上却一点都不敢表现出来,对着尼古拉二世微笑道:“我立即请示费城,不过我不敢保证费城会答应这个条件,时间耽误太多了,现在俄国的局势太过糜烂,相助于你的后果很严重。”

这已经是尼古拉最后的希望了,但是他也知道现在的局势恶化的有多么严重,连一直以来的盟友英法两国都不愿意帮助,更不要说阿拉斯加了,只希望答应了三个很重要的条件,可以打动阿拉斯加的那些强盗吧。

作者感言

简牍

简牍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